刚刚结束的成都世运会让轮滑很“燃”,11天,3大项、23小项,63场争夺,产生24枚金牌(速度轮滑女子场地赛5000米积分并列冠军)。
金牌是大众关注的焦点,透过金牌及奖牌分布,可以清晰地看到轮滑运动的发展态势。自由式项目中国依旧有明显优势,速度轮滑欧洲和南美对峙,单排轮滑球则是群雄纷起的局面。
当然,世运会轮滑比赛的意义不止于竞技,更在于项目的被认同和影响力的扩大。
谁在领滑
从金牌榜看,中国、西班牙和哥伦比亚,是各自大洲轮滑运动的“领头雁”。
自由式轮滑一直是中国强项,这次海峡两岸选手包揽4枚金牌,其中中国队获得男子速度过桩,男、女花式绕桩3枚金牌,中国台北队获得女子速度绕桩金牌。值得关注的是,欧洲选手在花式绕桩项目上正大步追赶,意大利、西班牙选手分别获得男子花桩、速桩的银牌和铜牌,另外,亚洲的伊朗在男子速桩上也有不俗实力。
张颢(右)与付裕。
速度轮滑公路赛和场地赛共产生19枚金牌,南美获得11枚、欧洲8枚,基本平分秋色。以代表队论,哥伦比亚夺得7枚金牌,位居速度轮滑金牌榜第一位;西班牙夺得6枚金牌,其中古斯曼·比塔尔一人就包办5枚,古斯曼还以9.53秒的成绩打破尘封7年的公路赛男子100米争先赛世界纪录。排行第三位的是获得2枚金牌的萨尔瓦多。另外,欧洲的法国、比利时和美洲的厄瓜多尔、巴拉圭各有1枚金牌入账。亚洲选手在公路赛上未能进入前三名,场地赛中国台北获得3枚银牌,中国和印度各获一枚铜牌。
在成都大放异彩的哥伦比亚队。
张振海(左)与古斯曼在比赛中。
单排轮滑球共8支队伍参赛,中国队以东道主身份入围,其他7支队伍均为世界一流强队。最终美国队、捷克队和纳米比亚队获金银铜牌,4至8名依次是法国队、意大利队、中国台北队、阿根廷队和中国队。对中国队而言,这是学习的过程,更是成长的见证,将为单排轮滑球在中国的进一步推广和发展打下基础。
如此火爆
轮滑比赛在舒悦公园和成都轮滑运动中心进行,群众观赛热情很高,每场300多张的比赛门票基本上一放出来就被抢购一空,可谓“一票难求”,是本届世运会最受观众欢迎的项目之一。大多是家长带孩子观看,赛场观众的呐喊声、欢呼声此起彼伏,中国队和中国台北队收获了山呼海啸般的助威声。很多观众要求,轮滑场地应该多设一些坐席。
“这是我第一次观看轮滑比赛,场馆的设施很现代化,观赛体验也超出我的预期。”美国观众杰西卡赞叹,“观众非常热情,整个场馆充满了活力。”
由于观众中青少年居多,场馆的特许商品也格外受追捧,轮滑运动场馆中心特许经营服务点,日均销售额已超过2万元。
世运会轮滑赛事火爆是中国轮滑市场最鲜活、最生动的展示。世界轮滑联合会主席萨巴蒂诺·阿拉库表示,他十分看重中国市场。世轮联多次赴中国不同城市考察,期待与中国携手共同举办轮滑马拉松、速度轮滑竞速赛等高水平国际赛事,同时积极推动中国城市成为亚洲轮滑培训基地,实现赛事、培训多元发展。
至于轮滑运动发展面临的问题,哥伦比亚队教练艾利亚斯·佩雷斯认为,项目曝光度不足是一大难点,“轮滑还需要更多人关注、了解和参与”。德国队选手内尔斯·布奈曼也则说,轮滑项目竞赛规则一直在变化,还不够规范。
轮冰互转
本届世运会开幕式中国体育代表团旗手郭丹是“轮冰互转”的成功范例。在2013年世运会摘得两金一银后,她于2015年“跨界”转练速度滑冰,并成功参加2018年平昌和2022年北京两届冬奥会,成为我国首位站上冬奥赛场的“轮转冰”运动员。国际上,“轮转冰”夺金的例子也有,北京冬奥会上,美国选手埃琳·杰克逊就在速度滑冰女子500米比赛中夺冠。
获得世运会速度轮滑男子场地赛(500米+D争先)铜牌的张振海,将在参加完9月份的北戴河速度轮滑世锦赛后,跨界转项速度滑冰,期待像郭丹一样,通过“轮转冰”实现奥运梦想。
张振海(右)与潘郅远。
郭丹希望把自己的“轮冰互转”经验传递给更多年轻人。她表示,“轮转冰”并非易事,要搞清楚自身身体条件和特点,训练中要针对性补强短板。“‘轮转冰’不单单是运动能力和体能要强,对技战术、临场应变能力等要求都很高。”
一场赛事的热潮将会褪去,但我们相信,植根于青少年热爱之中,兼具趣味性、潮流性与竞技性的轮滑运动,在各位从业者的努力下,后劲会更足,在中国的发展空间会越来越广阔。